以往的课堂教学,比较重视教师的作用,这样无疑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二期课改新形势下,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”渐渐成为了一句实话,教师也意识到必须从课堂的主角地位上退下来,取而代之的是学生,如何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,我一直在探求、尝试,我发现从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量,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
一.让学生学会自学
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应是“导师”,教师是作用就是“导”,引导学生参加一些自学活动,指导学生一些自学方法、给学生留一定的自学时间和空间,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。学生自学的内容是很多的,可以自学字、词、也可以自学篇章结构;可以自学课内教学,也可以自学教师提供的课外阅读,更可以自学一些有关自己收集的资料。在这一系列自学过程中,学生在教师引导下,通过自己参与、操作,就等于在进行读、写、思、忆的活动,同时,动手、语言、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,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,例如,《赶花》一课的字词教学时,我布置的自学要求是:“方法记住字词的音、形、义”,检查时,我发现有的学生拿出自制的小卡片,把他认为是关键的笔画用红笔标出;有的学生用形近字的比较法来记忆字形(梁——粱);有的学生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忆字义(馥)……学生自学方法很多,而且能新旧知识融会贯通,这对他们来说,无疑是能力上的一个训练,一个提高。在上《海龟下蛋》一文时,我的自学要求是:“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海龟的资料,对文中不懂之处进行质疑解疑”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中好些问题,如:海龟下蛋前为什么要挖坑?下完蛋为什么要用沙子把蛋埋起来等,学生自学了他们收集来的课外知识后都能回答出来了,使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。这让我感到,学生的自学活动,可以让教师明确什么该教,而且什么要重点教,什么是学生已懂的不用再教。这对教师调整课堂结构、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,同时,学生也在自学过程中找到了乐趣、找到了自信。
二.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
这里的读书,不单是指平常的朗读,而是带着问题读,带着任务读,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,然后,能在读书中生疑、求解、品味、生情。例如,《赶花》一课,要学生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不难,但要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诗情画意却有一定难度。我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,抓住文中描写各种鲜艳色彩的词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鲜花的艳丽芬芳,在读中体会养蜂人一年四季与鲜花相伴的美好生活,从而在读中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诗情画意。教学中往往会有许多只能意会,不可言传的东西,要让学生真正明白,“读”不愧为一条捷径。从学生的角度来说,大量的读书活动对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起着重要作用,读书活动也使学生表现欲得到满足。所以,语文学科一贯强调以读为本,以读代讲,保证每节棵有充裕的读书时间,我觉得,如果能切实做到这一点,学生的朗读能力、欣赏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。
三.让学生在课堂内有动手操作的机会
课堂教学中,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学懂的,而不是靠教师将懂的,因此,教师不能一上课就讲,一讲就讲到底。其实许多东西学生自己能学懂的完全可以不教,把时间节省下来给学生动手操作,去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。学生具体操作的内容可以很多,如对关键词句圈圈点点、对有疑难的问题画画注注,也可以展开想象把课文内容写写练练……这样,学生能在自我操作中形成观察能力、质疑能力、分析能力、想象能力。如,《秤象》一课,曹冲利用水的浮力原理成功秤出大象重量,教学中,我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曹冲秤象的过程,在直观教具演示下,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秤象的过程和道理,这要比我讲深奥的物理学原理更令人印象深刻,易于理解。因此,我认为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,能让学生受益匪浅。
四.多给学生一点说、评的机会
语文课上,不但要提倡“咬文嚼字”,还应该“议论纷纷”。不管是对课文的重点词、句,还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、段,或是意境优美、令人回味的篇章,都要让学生讲个透、讲得透,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肤浅的作秀式“讨论”。教师则在其中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根据,发表自己的见解,特别市与众不同的见解、具有创新意识的见解。学生能说会道的程度,则往往表明他对课文的理解程度,如《又是你第一个到》一课中,学生就找到了许多能说明青年毛泽东勤奋读书的词句,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。记得有一个学生找到“蓝布大褂”这个词来说明:他说,“大褂”是中式服装中的单衣,很薄,“蓝布”说明衣服料子十分普通。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穿“蓝布大褂”,说明毛泽东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,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,毛泽东仍然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图书馆看书,说明他读书很勤奋。学生能够这样来回答,可见他对课文理解是下了一定工夫,我清楚地记得,当时他独特的见解令来听随堂可的老师大加赞赏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学生在课堂上会讲,他必然要经历读、找、思、析几个过程,他的眼、耳、口、心各种感官也必然齐动。因此,课堂上增加学生说、评的机会,是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面镜子,是当今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推崇的。
综上所说,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用的本领,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,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,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。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,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惟有这样做,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。 |